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88页。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自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的《什么是生活的教育》。
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陶行知全集》。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
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
三、解决的方法步骤:
班会的形式谈话、让学生换位思考、使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解决的过程:
班会课上我问同学们:“你们丢过东西吗?东西丢了以后你们是怎么办的?”全班同学几乎都丢过东西,丢了东西后有的照了照,有的根本不找再买新的。“你们的东西丢了,家长知道吗?”“不知道,告诉他们会爱说的。”“那你们买东西的钱是从拿了来的?”“爸妈给的零花钱。”
原因找到了:是由于父母经常给孩子零花钱,又不问这些钱孩子干什么用了,这才造成一些学生对自己的物品不注意管理,丢了也不着,就去买新的。
于是我问学生:“孩子们,你们想听听老师小时候的故事吗?”“想!”学生们声音洪亮的回答。我告诉他们:我小时候老师的铅笔用到手都拿不住了也舍不得,就想办法找来个圆珠笔的笔帽、笔管套在铅笔头上接着用。用的本子也是正反面都写满字,未用完的一两页我就把它撕下来重新钉成一个本。同学们听了我的故事并不以为然,认为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
我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是如何辛辛苦苦挣钱养家的吗?”我让几位同学说了说他们父母是如何早出晚归的,父母劳累一天回到家那疲惫的神情。我告诉同学们:每位家长都是那么的爱自己的孩子,每天自己宁可不吃不喝也要给我们零花钱,我们怎么能随便乱花呢?这样怎么对得起终日辛劳的父母?最后我让学生们讨论:如何保管好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如何节俭节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你打算怎样用?
五、结论:
通过这次班会,孩子们明确认识到: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乱花零花钱,学习用品做到了节俭使用,丢失的东西有人主动认领了。
六、分析:
对这件事情如果进行简单的说教,会收不到好的效果,学生也不会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我采用在和学生的谈话中,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想到父母养家有多么的不易,自己不该乱花钱。然后在讨论中学习到保管好自己物品的方法。
七、引出新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随之而来的会出现许多生活教育上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