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对这位学生的恶作剧行为进行“冷”处理,课后与他谈论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适当的时候渗透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和他谈到中国足球失利的事儿。他对球员表现出极大的义愤:“如果我去踢,一定比他们好”。我说不见得吧,你在做事方面也并不出色啊!一句话点中了他的要害处,交谈就此结束。第二天,果然不见他迟到了。就是这样,我注意抓住时机,与他进行情感交流,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赞美,或给予暗示,或给予批评,使他逐渐克服了缺点,战胜了弱点,最终成为一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迟雅点评:
赞科夫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正确地加以应用。”
学生天性幼稚、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