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生命
韩摆渡初中九(1)班 彭杨
在现代社会,有无数革命志士把个人的生命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全部精力乃至宝贵的生命都贡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怀念他们。
这样的生命,永垂不朽!
刘胡兰,一个让我敬仰的女烈士。当时,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中共文水县委决定留下少数武工队员坚持斗争。刘胡兰虽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不为敌人的威逼利诱所动,坦然躺在铡刀下英勇就义,年仅17岁。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视死如归,正如毛泽东亲自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还有年轻的战士——董存瑞。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担任爆破组组长,在胜利完成规定任务后,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头暗堡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伤亡很大。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头无法放置炸药包,他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桥水为之哭泣,桥头铸就英魂,英雄儿女,就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活着就是为了别人活得更美好”这是雷锋的名言,而那些无私的革命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死亡面前,不是奴颜婢膝,畏生偷生,而是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得真好,现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英雄辈出,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雷锋……举不胜举。他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砥励后人。他们所创造的生命的价值,是无法是数字来计算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鸿毛”,人活着,就应该活出个人样,活出价值。
在我看来,无私奉献是一个人最高尚的品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我始终质疑。“人仅为己,天诛地灭”才是对的。那些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利益,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多数人痛苦的基础上,甚至于丧心病狂地卖国求荣,这些人活着正如臧克家所说:“他已经死了”。跟他们谈生命的价值,谈无私奉献,无异于对牛谈琴。
我坚信,那无数革命志士是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是能够以付出个人最宝贵的生命作为代价的“大写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不为我们所知,但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所以,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般落魄,它至少可以如秋叶般美丽。生,如夏花般灿烂;死,依旧生机勃勃。他们的生命的结尾那么响亮有力,一直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着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相信他们在九泉之下是幸福的,因为幸福的含义不是接受而是给予。他们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使后人讴歌不已。可以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们是中国未来的中坚,一定要树立起积极人生观,向先烈致敬!向榜样学习!如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青春闪耀着灿烂火花,让生命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