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关于举办韩摆渡镇“复兴中...
关于公布裕安区小学语文、...
关于召开韩摆渡...
关于举行韩摆渡镇初中英语...
关于举办韩摆渡镇“学雷锋...
关于韩摆渡镇小学教师赴城...
关于韩摆渡镇小语观摩示范...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首 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教学提问艺术尝试

《中国教师版》读报论文一
【字体: 】【2013-4-25】 【作者/来源 韩摆渡镇中心学校】 【阅读: 次】 【关 闭

我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

——教学提问艺术尝试

 

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中学   吴克刚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多了起来。但是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老师的提问肢解着,提问和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美析。这些提问使得教学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华而不实。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上。
  
一、紧扣教学目标,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紧扣教学目标,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精炼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进一步引导他们的思考。
    
设计课题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深入浅出,可以使学生克服课文理解中的拦路虎,更加深入体会文意。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为难以理解。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课文中的,只是你们看到的这种地上的路吗?(不是,还隐含有人生的路)那希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出来、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来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会因为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思维惰性滋生。只有这种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我在实际教学中,正是如此尝试的。
 
二、深入研究文本,提问具有创新性
    
提问是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问如果过于雷同,毫无新意,这种千篇一律、一般化的提问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其产生厌倦情绪。
    
教师应该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善于从新的角度、采用比较新颖的提法,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如教学《愚公移山》,愚公想尽办法移走他所居住的地方的两座大山,那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大山阻挡,这些大山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会像愚公一样,将生活中的困难踩在脚下,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具有层次性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课堂提问应坚持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难易的梯度,既能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又能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与挫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如《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怎样的?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时有些同学就答出反复无常变得快等;教师再继续发问:他变来变去,但他有一样始终没变,是什么?部分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自然答出: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更深入地问题:他为什么一边再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原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里面既有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又有一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
 
四、激发学生思维,提问具有曲折性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采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维上跳一跳,激发学生思维。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字,先生并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将近意,愚公还没有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字与字,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因此,用富有技巧的提问,并对学生因势利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等各种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设疑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鲜活起来,才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版权所有:韩摆渡镇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 安徽龙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